|
新聞詳情
移動廁所的采光與照明?太陽光譜和人工光源光譜中的可視部分(波長400~76〇nm)是維持機體視功能的重要環境(移動廁所使用)要素。合理的采光和照明,對機體的生理功能有良好的作用,使視功能和神經系統處于舒適狀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若采光和照明不良,不僅對全身一般生理狀態有不良影響,同時可因視功能過度緊張而致全身疲勞。長期在光線不足條件下進行緊張的視力工作,可促成近視發生。因此,移動廁所采光與照明,在質和量上都應滿足衛生(移動廁所)要求。 (一)自然采光的衛生(移動廁所)要求 要滿足視功能的生理要求,移動廁所的自然照度至少需要751X。移動廁所自然采光狀況常用玻地比和自然照度系數來表示。 1.玻地比指采光口有效采光面積與移動廁所地面面積的比例。一般住宅移動廁所玻地比在1/15?1/5之間,住宅居室應在1/10?1/8之間。在使用該指標時,要同時考慮投射角和開角的要求。投射角是指移動廁所工作點與采光口上緣的連線和水平面所成的夾角。投射角不應小于27°,如果采光口附近有遮光物時,還須規定開角的要求。開角是移動廁所工作點與對側室外遮光物最高點的連線和工作點與采光口上緣連線之間的夾角,開角不應小于3°。 2.自然照度系數或稱采光系數,指移動廁所水平面上散射光的照度與同時室外寬闊無遮光物地方接受整個天空散射光的水平面h照度的百分比。自然照度系數能反映當地光氣候、采光口狀況(大小、位置和朝向)、室外遮光物等的影響,所以是比較全面的指標。通常規定移動廁所最暗處的自然照度系數住宅居室應不低于〇.5%,移動廁所、樓梯間應不低于0.3%。 (二)人工照明的衛生(移動廁所)要求 在夜間或白天自然光線不足的情況下,須利用人工光源的直射光或散射光進行照明以滿足人體功能的需要。人工照明應滿足以下要求: 1.照度應足夠人工照明的照度標準可按視力工作精密程度和持續時間而不同。在閱讀或從事縫紉等較精細的工作時,工作面的照度須高些,一般應達l〇〇lx左右,臥室則可低些,但不應低于251x,樓梯間不應低于751X。 2.照度穩定、分布均勻如光源亮度不穩定,工作面時亮時暗或分布不均,工作面出現濃密的陰影,則視功能要適應不斷變動或不均勻的照度,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因此,人工照明光源亮度必須穩定,不晃動,工作面上盡量不產生陰影。移動廁所相距〇.75m的兩個明暗不同的工作點,較暗點與較亮點的照度比應在〇.5以上;相距5m者應在0.3以上。整個移動廁所最暗點與最亮點照度之比應在〇.25以上。 3.避免眩目較強光源光線或反光強的物體的發射光直接照射到眼部,或物體與背景亮度明暗相差太遠,都可以引起眩目。眩目可降低對比感度、識別速度和明視持久度,易致疲勞。 4.光譜組成接近晝光人的視功能早已習慣于晝光,人工光源的光譜應盡可能接近晝光光譜。 5.人工照明設備應防止造成移動廁所過熱和空氣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