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詳情
合肥移動廁所—外國人為中國“廁所革命”點贊:進步巨大!合肥移動廁所廠家為您報道: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道 港媒稱,從經濟實力到技術進步,顯示中國近幾十年來進步的跡象隨處可見。但是對外國人來說,中國發展最顯著的一個跡象是公共廁所的條件有了改善。 合肥移動廁所廠家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31日報道,曾在北京住了十多年的韓國人凱·樸說,15年前她作為游客初次來北京時,這里的公廁簡直是“災難”。 她回憶道:“有些廁所沒有門,或者關不上門。” 她說,最近她回到中國,發現情況大為改觀。“公廁變得干凈多了,人們的行為禮儀也變好了。” 合肥移動廁所廠家報道稱,自2015年中國進行“廁所革命”以來,中國內地建造或修繕了7萬多座公廁。此舉是要讓中國這項因為污物、臭味和使用者不文明而出了名的基本公共服務得到改善。 報道稱,“廁所革命”還在繼續,根據前國家旅游局(現并入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11月公布的一項計劃,預計今后3年還將建成或改建6.4萬座廁所。 與使用者和公廁工作人員的交談顯示,保持清潔已成為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 在上海南京路打掃公廁的沈偉甘(音)夸耀說,她打掃的廁所“比廚房還干凈”。 她說,與她6年前剛開始做這份工作時相比,人們的行為明顯改善,這表明人們對清潔的廁所環境有積極的反應。 她說,他們進來看到一切都很整潔,就會小心不要弄臟。 合肥移動廁所廠家:美國商人斯科特·布蘭肯希普自2015年以來已經11次來中國。他認為,在確定工作重點時,中國應該把控制廁所吸煙者所制造的氣味放在首位。 報道稱,盡管大多數中國大城市已禁止在有屋頂的公共場所吸煙,但由于缺乏監管以及對違規者缺乏懲罰,公廁里的吸煙行為仍很常見。 在上海生活了近20年的印度人比瓦什·慕克吉說,中國通過增加公廁數量和提高公廁的衛生程度取得了“巨大進步”。 但他說,外國游客抱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公廁的門:不是沒有門就是如廁者不關門。 合肥移動廁所廠家:慕克吉說,排名第二的不滿是公廁設施缺乏維護。 他說,雖然多年來中國和印度都缺少公廁,但中國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取得了巨大進展。 慕克吉說:“我在中國旅行時極少遭遇如廁問題。在上海完全沒有問題。”
|